農夫山泉將永久關閉在北京的工廠。在桶裝水“標準門”事件爆發近一個月后,農夫山泉昨日下午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,正式向公衆說明天然飲用水標準一事。
發布會現場,其董事長兼總裁鐘睒睒表示,不會為輿論暴力低頭,今后將退出北京桶裝水市場。農夫山泉將起訴《京華時報》,並索賠名譽損失6000萬元。
發布 “國標地標同時執行”
此前有媒體報導稱,農夫山泉所依據的浙江地標DB33/383中,部分指標比生活飲用水國標(即自來水國標)更為寬鬆,由此引發了農夫山泉標準低於自來水的風波。
在發布會上,鐘睒睒稱,農夫山泉同時執行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,“只不過瓶體上標注的是DB33/383”,而“沒有標注國家標準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執行”。
鐘睒睒表示,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(GB5479-2006)是衛生安全標準體系,該標準是強制執行標準,必須執行無須標注。而農夫山泉罐體上所標注的浙江地標DB33/383是質量標準,企業明示后必須執行。
鐘睒睒還表示,公司同時執行瓶裝水國標GB19298、浙江地標DB33/383,並同時受自來水國標GB5749的管理,當同一指標有不同限值時,按最嚴格的標準執行。
發布會上,農夫山泉首次拿出了一份企業標準,稱這份標準才是公司真正執行的生産標準。
他稱,該企業標準全文引用了浙江地標DB33/383-2005,並在標準文本中對濁度、溴酸鹽、總砷、鎘等指標進行了修訂,與瓶裝水國標GB19298-2003相符合。
但這份企業標準並未公開全文。農夫山泉方面稱,企業標準對於企業來說有很高的技術價值,不宜對外公開。
農夫退出北京桶裝水市場
發布會上,鐘睒睒還說,將永久關閉農夫山泉在北京寬溝的工廠。該工廠是農夫山泉大桶水的生産廠,此前有報導稱其跨省市使用地方標準,而被北京質監局責令停産。
鐘睒睒證實,該廠對市民提供的桶裝水已經停産,而對政府機關供應的水還在生産。該水廠在北京有10萬訂水戶。
對於關閉工廠的原因,鐘睒睒稱,“農夫山泉的尊嚴比金錢更重要”,一個産品協會就可以讓一個公司産品下架,這樣的環境不適合企業的生存。“這樣的環境農夫山泉只能退出。農夫山泉決定不會為輿論暴力低頭。”
同時,對於已經購買了水票的訂水戶,鐘睒睒表示,在三個月之內,農夫山泉將用非北京出産的5張4升水(包裝水)的水票換取19升/桶的桶裝水。其中的差價,將由農夫山泉承擔。
說法 北京質監否認已介入調查
在昨日下午的發布會上,鐘睒睒表示,農夫山泉在北京的桶裝水廠對市民供應的桶裝水已停産。
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其跨省市使用地方標準,而被北京質監局責令停産。
據今日新京報報導,北京市質監局接受採訪時,否認已介入調查,表示目前已知道停産之事,正在核實,因涉及外地標準,還需要進一步核查。
上午9時許,記者來到海淀區上地一家農夫山泉桶裝水特許經營水站,金屬制的特許經營證還掛在店外,但店內已經沒有農夫山泉的桶裝水銷售了,只有十幾個空桶堆放在一起。
該店老闆宋先生剛送水回來。截至今天上午,他的店已經收到了周邊居民退回的百余桶農夫山泉19升桶裝水。
“農夫山泉的水是20元一桶,現在都換成25元一桶的其他牌子了。”宋先生說,只要是他的水站出的水票,都能退款或更換其他品牌的水。
該水站附近有景和園、冬晴園等多個社區。宋先生介紹,平常農夫山泉的19升桶裝水日銷十幾桶,夏季高峰時則會翻倍。
“過一陣再說吧。”宋先生說,他現在已經不賣農夫山泉的桶裝水了,但暫時還沒想好要不要換招牌。
(文/記者 徐超)
起訴 向媒體索賠6000萬
4月,《京華時報》刊發文章稱“農夫標準低,不如自來水”,指出農夫採取的是浙江地標而非國標。隨機引發“標準門”事件。
發布會上,農夫山泉稱,公司已起訴《京華時報》,並索賠名譽損失6000萬元。
鐘睒睒表示,6000萬損失是在起訴時已經發生的損失,還不包括起訴以后。
北京市二中院證實,農夫山泉確實已向該法院遞交訴訟材料,但目前尚未立案,正在立案審查中。文(除署名外)/記者 張鑫